在洞穴巨怪的无形监视下,网络世界的神秘与危险交织着

频道:手游攻略 日期:

不记得是什么前因后果了,但某天我和我的同事吴寒雪聊起了那款叫好又叫座的游戏《最后幸存者》(The Last of us),她顺带就提起了最近她“视频通关”的游戏《神秘海域4》(Uncharted 4: A Thiefs End)。

会把《最后幸存者》和《神秘海域4》放到一起说自然是因为它们都是同一家公司制作的,但问题不在这里。我在这场简短的讨论中听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:吴寒雪跟我说,她在观看游戏实况视频的时候,时不时能看到类似“真好笑,《神秘海域》有什么意思,《最后幸存者》更有内涵好吗”之类的评论。

我立刻就理解了这种好似吃了一只苍蝇一样的感觉。

但当时我的第一反应现在想来也很有趣。我说,“啥?这有什么好争的,这两个游戏哪个我都不想玩。”如果我也看了那个《神秘海域》的直播,并且看到了“更有内涵”的那个评论的话,我想我也会回敬上这一句吧。

来自评论区的一些内容,说实话,浅薄的我也很同意这个人
来自评论区的一些内容,虽然和游戏内容本身无关,但也可作为“送上一颗苍蝇”的例子

我只知道《神秘海域4》的画面非常棒,但我个人不喜欢德雷克(尤其是他的发型);但《最后幸存者》的口碑和影响力是如此巨大,我也曾经打算“视频通关” 过,但最终还是放弃了(可能也是因为男主角的发型)。

总之,这两个游戏的受众大概都不是我(该死的发型)。

我不知道其他人对于“我对很多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其实不太感冒”的想法抱持一种什么态度,但在我看来,这至少在很多时候都是一种“资本”,因为它可以用来显示自己和“庸众”品味的不同,不管这个品味到底是好是坏,是高是低,总之,“我和你不一样”。

这也是我当时如此回复她的原因。

但仔细想想,我没有玩过这些游戏、甚至连完整的通关视频都没有看过,但我能理直气壮地因为主人公的发型而“诋毁它”,并且还洋洋得意。但发型和游戏本身关系大吗?

我感受到了一种共通的东西,我姑且把它称作“恶意的萌发”:说得小一些,这仅仅关乎于喜好问题;说得大一些,这也许就是网络暴力的开始。

萌芽和开始

如果仔细想一想,你会发现一个问题,要在一个直播游戏通关的视频中看到“我讨厌这个游戏,我不知道为什么你们要看这个游戏还那么兴奋”的弹幕,需要满足很多条件:

评论者至少要对这个游戏有所耳闻,甚至可能相当熟悉;这个视频在很多时候必须要出现在主页或者热门榜单上,否则,那些真正讨厌这个游戏的人很可能永远也看不见这个视频;这些人必须有极强的忍耐力和极高的行动力,因为换做是我,可能只会对着电脑(或手机)屏幕用眼神或者鼻音发出冷笑,并不会点进去,更别提还要花上几秒难熬的时间来写下那些评论或者弹幕……

我忍不住去猜想,那些经历了重重困难,克服了重重恶心,但也还是要写下这些“我不喜欢,我不懂为什么你们要喜欢”评论的人……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?

1、他/她想要通过“更有内涵”这个说法来表示自己是一个“更有品味的人”

2、他/她单纯只是因为讨厌《神秘海域》,所以见不得有人说它好:“你竟然喜欢这样的垃圾!”

3、他/她这两个游戏都没有玩,但是ta听说《最后幸存者》拿了很多奖,很多名人都夸这个游戏,但是听说《神秘海域》只是爆米花,所以需要站“更正确”的那一边

4、他/她终于忍受不住了,抱着为创建更和谐的明天、为万世开太平的美好愿望,他/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告诉大家什么才是最好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