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度剖析宫廷权谋的背后原因与策略:再度探讨《吴末传》创作者Ratchet的独特视角

频道:手游攻略 日期:

作为《还原汉晋士族的抉择与生态:独家专访〈三国志姜维传〉作者Ratchet》的后续,9月6日周四,我在台北又与《三国志姜维传》的作者Ratchet作了一次访谈。首先要来关心的,当然是《吴末传》的进度,以及他与合作对象的情况。

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:“有在做。”

那有没有计划什么时候先放出几关呢?答案是:“我不敢作出任何保证。”

至于合作对象,R大也只说是中国大陆地区的公司,平时在网上沟通,其余保密。R大又表示,他并不会很在乎这次合作的成败,毕竟他并没有想用这个作品来赚钱,而是“只要我能传达出我想讲的东西就好了,而写小说没人看,所以我就做游戏”。

虽然没有要到什么新消息,不过我们还是聊了许多近况,特别是近来宫斗剧热播,而孙吴的历史也离不开“二宫之争”(或称“二宫之变”)这场持续有8年之久的动荡。《姜维传》对此已有约略带到,如今R大再做《吴末传》,必然要将它作为重头戏来详加探讨。那么,史实上的宫廷斗争,和现今风行的宫斗剧有何异同呢?身为创作者,R大又会如何改编这段历史呢?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
《吴末传》预定主角陆抗在《三国志11》中的资料

主要参考史料

胡又天(以下简称“胡”):您现在写《吴末传》,主要参考哪些史料?

Ratchet(以下简称“R”):当然是《三国志》的《吴书》那些,但这改编起来比其他朝代难,因为《吴书》偏颇的地方非常多,很多事情它都只写到一个侧面。

例如二宫之变的时候,它只侧重于太子孙和被迫害的情况,还有孙权的喜怒无常。然后,写到孙皓的时候,一整篇都是孙皓的暴虐、暴虐、暴虐。所以,如果真的完全依靠《吴书》,不参照其他史料,你会发现整个故事都缺了对面那一方的环节,就是一点互动都没有。

胡:从古代到现在,东吴的事情都不太受到重视,只是这几十年来,网络发达以后,有些人去挖掘这个冷门,现在就轮到你了。那你怎么看待这个冷门的?

R通常我们看到有人问说“为什么孙吴最边缘”,会有人回答说是因为《三国演义》害人。但其实,如果你真的去看东吴的事情,想说要写些什么,你也会发现写起来很难有下文,因为真的很无聊。跟曹魏和蜀汉比起来,它真的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题目。

胡:因为事实上孙吴就是现在最流行的宫斗剧嘛,最没有未来可言的宫斗剧。就是几个家族在那边自己搞来搞去。

R而且很复杂。

胡:既没有魏晋之际那种大气,那种关乎政治制度和思想潮流之变革的大气,也没有像蜀汉那样子很古典的味道。

R正始它的浮华风,正始士风,清谈……很抱歉,孙吴都不太有。也没有蜀汉的那种为了理想啊,鞠躬尽瘁的那种精神,就是你咬我、我咬你。

夏侯玄(字太初,209~254)死时面色不改,成书于百年后的《世说新语》对其才德充满景仰:“玄世名知人,为中护军,拔用武官,参戟牙门,无非俊杰,多牧州典郡。立法垂教,于今皆为后式。……时人目夏侯太初‘朗朗如日月之入怀’,李安国‘颓唐如玉山之将崩’。”R大亦称之为“魏晋名士的典范”

“正始”是魏少帝曹芳的第一个年号,时间是公元240~249年;“浮华风”指夏侯玄、诸葛诞、王弼、何晏等一众名士所兴起的清谈玄学之风,这伙人在魏明帝曹叡时期被指控为“修浮华,合虚誉”,也就是重新搞起东汉末年士人互相标榜、党同伐异的那一套,而被曹叡厌恶,予以免官。这批人因此而被称为“浮华友”,直到曹芳即位、曹爽执政时才纷纷复出。

浮华友在政治上虽然后来又败给了司马家,但在学术与思想史上影响深远,如王弼所注的《易经》和《道德经》至今还是治国学者不可忽略的参考书,我以前从高中的“国学概论”到台大历史系的中国史二(魏晋至隋唐)、中国思想史,也都看到课本和老师提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