诺亦腾的探索之路:揭示中国科技企业在虚拟现实领域的真正崛起
前段时间我和同事几人造访了诺亦腾科技公司,我也由此产生了一些思考——诺亦腾在转战到虚拟现实领域方面确实有许多值得参考的地方,想法未必全对,但是在这个虚拟现实领域不仅仅需要尝试性的思路,也需要大量实打实的实践。这也是我写此文的初衷。
对于业内人士来说,诺亦腾的动作捕捉技术算得上世界顶尖的。核心开发人员是几位海外归国的科研人士,他们将“Motion”(运动)反写成公司的英文名“Noitom”,意在颠覆传统动作捕捉技术。随后的几年里,从诺亦腾最早的产品:一款和高尔夫结合的“mySwing”挥杆宝,到后来成熟的惯性动作捕捉设备Perception Neuron,诺亦腾凭借高度灵敏的动作捕捉在动作捕捉服务领域不断扩大,较为知名的合作伙伴包括了负责美剧《权利的游戏》第五季的Rodeo FX工作室,能被负责《超体》、《死侍》、《鸟人》等世界顶级特效Rodeo FX工作室承认动捕设备质量,这已经证明诺亦腾的在世界动捕技术的实力。

■ 造访诺亦腾之旅
诺亦腾公司位于中影附近的一座大学实验室氛围很重的楼区内。进门之后便能看到午休时吃便当的工程师员工,各部门环境开放,满地随处可见的安全仪器箱和机械设备,makerbot的3D打印机和工作区键盘声吱吱作响,那张机器人版的《上帝创造亚当》壁画抬头可见,高层办公室内放了人体脊椎的模型道具,墙上还贴了一张时代周刊纪念乔布斯逝世的封面,我感觉这挺像一个大型的科技“办公室车间”。

这次由于诺亦腾的自我研发的头显处于调试中,我们并没有看到诺亦腾公司的头显设备,这让我们的体验设备将暂时由HTC vive和Oculus替代。我的同事塔布之前从未实际接触过VR,懂一些渲染技术,还有一定近视,所以他成为这次体验VR和诺亦腾技术很好的人选:
我首先体验的是HTC Vive,负责VR体验的邓思渊说近视不严重的话可以不戴眼镜,我就听从了指示。第一个体验游戏是《the Blu》,然后置身于虚拟的海底世界,仿佛身临其境。我刻意地看了下自己的手和身体,都是手持设备,可能因为没有特意模型,所以在游戏里没有投影。游戏中的情景是站在沉船的甲板上,前边都是护栏,我也就没太敢做大的移动。因为没戴眼镜,水下睁眼看东西本来就模糊,所以游戏里的分辨率我是可以接受的。第二个游戏是Valve的demo:《The lab》,这游戏进去我眼前就是一片模糊,虽然脚边有条机器狗,但我第一印象是毛毛虫形状。这次手持设备在游戏内有了投影,而且可以交互,比如按键,不过因为没有什么经验,根本玩不转,但如果熟练也就会者不难了。
再来就是去了Project Alice体验,这是我们这次旅程的重头戏,我和楼潇添、杨婧、鱼晏几位同事共同体验,珯王(本文主要作者)在一旁观察。
诺亦腾有一位人员全程指导我们体验Project Alice。
这次佩戴的是Oculus,为了配合Project Alice,佩戴好头盔后,我们还有一个手柄,手柄上有传感器,能捕捉其他有传感器的物体,在VR中显示投影。手柄上的按键虽然在VR里很明显,但是因为没有手套支持,所以按键都需要试着按,很难第一次就按对想要按的键,按键被按压后,VR会看到对应手柄上的按键有颜色改变,表现被按的键位,这点交互还是很人性化的。
这回的体验主要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互的,指导人员切换了办公室、外太空和一个月下的帆船甲板场景,这个甲板场景里手柄按键可以生成一个酒瓶,我们直接松开按键,酒瓶坠地而碎,但如果坠地的高度较低,我们也可以把它放在甲板上,物理引擎体验不错。但也有些时候对投掷的判定有些偏差,在想要投掷出去的时候瓶子却径直掉在了地上。不过更重要的是,我们可以拿酒瓶相互抛掷,但指导员提醒我们,不要太过接近对方,可能真的会把手柄当酒瓶砸到对方身上。所以我们暂时只能全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,脑后插根大辫子,小心不要被它绊倒。
在另一个场景中,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由各种零件组装而成的机械。我们可以利用手柄或手套将其拆散观察,可以让各个零件浮在空中或放在地面,也可以随时将它重新组装起来。指导员告诉我们,这项功能会很适合在教学演示中使用。
之后一个场景里可以生成多种形状物体,我试着立方体垒积木的时候发现立方体可以测者放在旁边的椅子上,这个椅子是现实中的椅子投影进去的,放在椅子上的立方地可以通过一个棱立起来,而且就这么斜着堆砌了几块立方体,这个时候的物理引擎体验就不那么真实了。在演示过程中,指导员还抛过来一个红色方块,像椅子一样,这个方块也是现实中的投影。但是在指导员拿着这个方块的时候,方块和手套的映射稍有一些偏差,在场景里看起来方块和手套间有一定的距离,这对整个场景的真实感有所影响。
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演示demo,目的是为了展示动作捕捉技术,并不像VR游戏有那么多人机交互内容。在体验过程中,交互内容更多的是通过人与人实现的,我们几位同事之间可以相互抛掷、接住手柄生成的虚拟砖块,也可以传递带有传感器的实际物体。由于整个demo几乎是完全在原地站着或坐着体验的,人在场景中基本没有进行移动,一位同事在体验之后感到了眩晕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