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游戏世界中体验伊藤润二的恐怖:漫画故事与其衍生游戏的联合魅力

频道:最新资讯 日期:

1986年获得日本漫画大奖楳图奖,凭借短篇《富江》闯入恐怖漫画界的伊藤润二,可以说是国内最为知名的恐怖漫画家之一。他笔下栩栩如生的写实描绘,和荒诞怪异的无条理世界观有着强烈的反差。由此产生的无穷魅力,三十余年来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读者,投向他笔下让人又爱又怕的深渊。

许多创作者都曾尝试用各种形式改编他的作品,其中最多的就是真人影视。除去知名的《富江》系列,《旋涡》《人头气球》《至死不渝的爱》等多部作品都被先后改编成电影,甚至伊藤润二还亲自披挂上阵执导了一部《富夫》,但受限于电影的低成本,效果都很难令人满意。

相对鲜为人知的是,伊藤润二的作品曾数次与游戏结缘。

《旋涡:电视怪奇篇》 (发售日:2000年2月3日/平台:WS)

《旋涡》是伊藤润二在1998至1999年间创作的漫画,由一系列与旋涡有关的短篇故事组成,从微不足道的怪现象逐渐上升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天地异变。伊藤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功力已经上升到炉火纯青的地步,使本作被相当一部分读者推崇为他最高水平的代表作。

《旋涡》在2000年2月被一家名叫OmegaMicott的小公司拍摄为真人电影,就在电影上映前几天,这家公司发行了一款名叫《旋涡:电视怪奇篇》的掌机游戏。

日语中一般用英文“television”的缩写テレビ来表示电视,至于这个副标题中的汉字“电视”是什么意思,只有制作组自己清楚

这是一部音响小说游戏,游戏主体就是图片配上文字描述和音乐。玩家的游戏过程主要是阅读,出现选项时做出选择,以触发不同的情节,最终引向不同的结局,可以说是制作门槛较低的一种游戏。不少动漫作品在改编游戏时,常会选择这种类型,其中不乏买了IP后,随便乱做捞一笔就走的——《旋涡:电视怪奇篇》就属于这一类。

游戏登陆的平台,是日本万代当年推出的掌机Wonder Swan(简称WS)。

作为掌机,WS拥有比同期GB更细腻的画面和音效,可以通过横竖两种方式握持进行游戏,竖持时游戏画面看起来更接近一本电子书,很适合用来展现音响小说作品,原创的《Terrors》系列和改编游戏《午夜凶铃 无限》都在这个平台上有着出色表现。《旋涡:电视怪奇篇》受益于此,在视觉效果上也有着独特的韵味。

实机运行的效果

画面看着还挺带感的

——但这也是游戏唯一值得称道的点了。

WS的卡带容量有限,又和GB同时代,画面再细腻也很难重现原作细致的笔触。更别说这款不上心的小制作,插图全部来自于原作漫画,没有任何新增画面,新加的文字描写也如同往猪肉里注的水,既无益于增加恐怖感,还让熟知剧情的玩家觉得拖沓累赘。

为了拖剧情,制作组强行增加“惊吓盒”山口满的戏份,还老用重复的画面

尽管游戏加入了一些选项,但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会让你立即迎来坏结局,绝大部分选择对剧情毫无影响。可单纯作为电子漫画看,游戏又对原作进行了大量的删减,开篇的《旋涡狂》以开飞机般的速度寥寥几笔带过,后面只保留了《伤痕》《卷发》《惊奇盒》《台风》这四个故事,整个游戏流程只有可怜的两小时。

游戏的情节在《台风》篇强行收尾

整个游戏过程中只有2首背景音乐,还都是单调音节的不断重复,更像是对玩家不间断的精神折磨。坏结局和最终结局的BGM倒是新的,可也用的是同一首,或许是对原作的致敬——反正怎么挣扎都是绝望。整个游戏就只有这3首BGM。

游戏通关后,会增加一个“旋涡问答”的小游戏,里面会提问一些诸如“X卷O页画的广告牌是哪一家的”之类的细节问题,难度相当高。粉丝可以用来测试一下自己对原作的熟悉程度——到头来这个附加的小游戏,反而比本篇更值得反复挑战,真是讽刺。

黑涡镇的人口是多少,能答出来的玩家肯定是非常细心的读者

这完全是制作态度的问题。对于普通玩家而言,这部作品的价值可以说无限接近于零,买一套原作漫画,无论体验还是性价比都要好太多。或许也只有在回顾历史的时候,才会让人苦笑着提起这款游戏。

万万想不到,仅仅在一个月后,该公司在同一平台又出品了一款由《旋涡》改编的游戏,还自作聪明加入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玩法。

《旋涡:诅咒模拟》(发售日:2000年2月3日/平台:WS)

尽管我们已经见识了各种各样的模拟游戏,但看见“诅咒模拟”这个标题的时候,玩家依然会产生一种未知的困惑。

上一作的标题画面里没有写伊藤润二的大名,这次似乎是为了补上,写了两个

游戏开场,画风像走错了片场的 “旋涡仙人”,更进一步加剧了玩家的这种困惑。

“搞不懂的话,就去看原作,或者附带的说明书吧!”忽然就打破第四面墙的仙人

然而当游戏正式开始后,玩家发现,这个游戏只不过是把《旋涡》的故事换了一个方式来说而已——玩家扮演的是旋涡仙人的助手,要在各地制造旋涡,实质上就是要用新奇的方式去杀更多的人。在挑战政治正确上,这真是一部了不得的先锋,如果做成像《病毒公司》那样能和全人类展开攻防,最后把人类消灭得一个不剩,一定很好玩。

可游戏实际的流程是这样的:

1、到各个地点观看剧情。部分剧情结束后可以得到道具。

2、对特定的地点使用道具,正确的话即可触发剧情。

3、重复以上过程。

由于正确的解法是唯一的,如果把关键道具用在了不正确的地方,游戏就会马上“GAME OVER”。玩家没有任何的自由度,除了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,不需要任何的思考和选择。于是完成任务的过程,就是一次次访问已经访问过的地点,触发被拆分得支离破碎的剧情,然后在不断读档重复试错当中,找出使用道具的正确地点——整个攻略过程,就像在罚抄漫画原著的情节。

游戏相比前作的进步,就是音乐丰富了些,收录的剧情多了些。六个关卡的前五个分别对应《旋涡狂》《窑变》《卷发》《蜗牛人》《黑色灯塔》,最后一关则高速串联了从《台风》到结局《遗迹》一整卷的主要情节,算是有始有终。如果两部游戏都买,体验到的剧情倒是比较完整,但考虑到发售日期只相差一个月,开发组倒更像是把有限的资源拆分成了两个游戏,多捞一笔是一笔。

上一部里喧宾夺主的小游戏,这次也得到了进化——不过却是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小游戏,养蜗牛。

看着这个游戏界面,谁能想到这是一个伊藤润二作品改编的游戏呢

玩家需要像养电子宠物一样饲养一只蜗牛,通过赛跑来赚取购买粮食的费用。游戏制作得非常粗糙,喂食的时候只有数值跳动,没有任何动画效果,蜗牛除了爬也不会别的动作。至于蜗牛赛跑,获胜条件是比谁跑得慢,赛场上的霸者往往爬几步就得停下来,停停走走,看久了恨不得往它们身上撒盐。

焦灼的蜗牛赛跑,你永远想不到哪一只蜗牛会忽然停下来取胜

我们已无从考证,当时制作者是出于什么心态,加入这个小游戏——试想一下,你买了一部《生化危机》,游戏却附赠了一个养僵尸、比赛跑模式。我建议如果下次制作人还要这么搞,请让《旋涡》里面的弹簧人比跳高,怎么也比赛蜗牛刺激一些。

游戏模式可以照搬任天堂最近出的那个“鲤鱼王跳高”

隔年,一家名叫ZAPPALLAS的公司也开发了一款名叫《伊藤润二恐怖世界:恶梦玉》的手机游戏,游戏类型依旧是音响小说。玩家将在原创的“无昼之城”里扮演一位居民,在各处遭遇神秘恐怖的事件。

标题画面是伊藤润二笔下的两大巨星,富江和双一

从截图来看,游戏中包含了《玩偶之家》《人头气球》等故事内容,通关后还可以进行“养育异形之卵”和“十字路口占卜”的小游戏。看起来要素似乎会比前面两部丰富一些,可惜现在已经停止服务。

《四八(仮)》(发售日:2007年11月22日/平台:PS2)

《四八(仮)》是一个讲述日本各地鬼故事的音响小说游戏。会用这个标题,是因为日本四十七个都道府县,在游戏里刚好一地一故事,再加上主线就是四八,而这个(仮)意为“暂定名”。

游戏封面

这部游戏有不少业界名家参与创作的故事。这里随便列举几个:

水木茂:妖怪漫画界的泰斗,代表作《鬼太郎》。

筒井康隆:科幻巨匠,代表作《穿越时空的少女》《盗梦侦探》。

木原浩胜:恐怖文学作家,代表作《新耳袋》系列。